联华证券_线上炒股配资_炒股配资门户_炒股配资平台

这个镇新增返乡人才超3500人!来看看佛冈水头镇做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4-04-15 03:30    点击次数:193

【编者按】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下,随着全省各地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各类资源、服务进一步向乡镇下沉,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基层一线……处处有青年群体拼搏奋进的身影,各类人才在一线岗位上绽放光彩,在创新创业中奋勇争先,曾经养育返乡人员长大的“热土”变身成返乡创业的“沃土”,让返乡创业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建设了一支支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的本土人才队伍。为进一步聚焦乡镇人才回流新现象,《南方农村报》特别推出“人才‘镇’兴 ‘县’在归乡”系列报道,首期走进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以微小切口窥视现实,探索乡镇引才路径。

“我应该不会这么做。”如果在三年前,有人告诉黄强,未来他将会在家乡——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投资2.1亿元,发展此前从未涉足的产业,他会嗤之以鼻。但如今的黄强,站在自己投资建设的药王谷生态康养度假中心前,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和繁忙的建设现场,心中充满了自豪和笃定。

依托水头镇卫生医院,黄强投资建设药王谷生态康养度假中心正逐步成型。

药王谷生态康养度假中心董事长黄强从小在水头镇长大。“我一直没离开过清远,参加工作以后,包括后来投资创业也都是在清远。但是,这些年我从没想过回到水头投资创业。”黄强坦言,以前的水头镇并不是一个适合投资创业的地方。“营商环境和民风一般。”

水头镇,是北江水系支流——潖江的源头,潖江也被称为“佛冈人民的母亲河”。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如同流水留不住江畔落花,水头镇的人才逐渐流向佛冈县、清远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镇域发展面临“人才困境”。

潖江美景,水头绿道。

转机出现在2021年7月。彼时,由广东省纪委监委牵头、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成员单位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来到了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2年多来,水头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谋划30余个乡村振兴项目促镇带村,引进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7亿元构筑产业洼地,先后引进魔芋、医养等“五谷”相关企业,乡村绿色产业实现从零到10亿元突破,并吸引一批大学生、硕士、博士留乡就业,新增返乡就业人口超过3500人。2023年11月,水头镇获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辖内新联村、新坣村获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人才是火种,汇聚可燎原。从人才单向被“虹吸”到“人才回流”成为潮流,水头镇是广东乡镇视人才为珍宝的缩影。今年一季度,广东支农和帮扶乡村振兴岗位招募超过1800名。当下,全省各地县、镇、村正把人才作为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精准引才、人才所用、诚意留才,加速描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图景。

徙木立信

“工作队不是来玩票的”

早年的水头镇,矛盾重重。

“道路坑坑洼洼,村道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十几年都没变过”,黄强回忆,过去的水头,因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多、碧桂园遗留纠纷、以郑子坚为首的村霸团伙横行乡里等问题,上访群众多,干群关系紧张。

“以前提到政府,大家都是头一摆、嘴一撇,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黄强说,“政府没有公信力,没有威慑力。向村民承诺的事情从来没办到过,不良风气又不能遏制,自然就不会信服。”

此外,过去的水头镇长期“守着金饭碗受穷”,镇、村经济收入低,镇政府财政收入只有一笔上级返还的400万元生态补偿,10个行政村经营性集体收入没有一个超过10万元。当时,有能力的村民都选择了离开家乡,前往更好的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以前镇里没产业,留在家乡的人找不到事做,就容易动歪脑筋,坑蒙拐骗什么都来了。”黄强感慨地说,“就是那个时候,水头的风气慢慢坏了。”

2021年7月,工作队正式进驻水头镇。

水头镇圩镇全貌。

水头镇圩镇全貌。

当时,黄强作为佛冈县人大代表和水头镇乡贤,受邀参加专题座谈会。“当时我提出把潖江的一河两岸和镇、村里的道路建设好。”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载的黄强有着自己的“识人术”。潖江的一河两岸是水头的“老毛病”了,十几年来都未修整过,两岸都是泥路。“以前也有说要修路、建设一河两岸的,但就只有话说得好。等了几年都看不到行动。”

很快,黄强就知道新一届水头镇党委、政府不是来玩票的。水头镇党委、政府要建设好潖江的一河两岸和镇、村里的道路,结果不到一年时间,这些项目就全部落地开工了。

“他们言出必行,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办到。”黄强说,除了一河两岸改造,政府更是发现哪里有短板就补哪里,“修路、修桥、修碧道……很多时候他们不说,就把事情做了。”

改造一河两岸,修路、修桥、修碧道,让水头变得更美。

此外,政府还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向不良风气开刀,打掉长期盘踞莲瑶村的村霸团伙,摘掉市级禁毒重点整治地区“帽子”,回应群众关切,破解急难愁盼。

“现在政府说话算数了,我们老百姓也愿意相信政府了。”铜溪村村民朱光振说,以前铜溪村的主干道路一直没有路灯,“天一黑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很不安全。”2021年9月,水头镇党委、政府获悉情况后,筹资100多万元,将12公里的村主干道上都装上了路灯。“我们对政府的信心跟这个路灯一样,也被点亮了。”

有基建才有产业,有产业才有就业。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黄强也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巨大潜力。2022年初,他决定投资2.1亿元,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帮扶资源优势,在水头镇建设药王谷生态康养度假中心项目,发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卫生医疗+养生养老”现代乡村服务业。至今,该项目累积接待三万名客人左右。

“我们药王谷分5大板块,单酒店部、农业部、康养部就招了150余人。”黄强告诉记者,这些人都是他从广州、清远等市、区“挖”回来的专业人才。

“资本不会自己跑到大山里去的。”近两年,水头镇乡村绿色产业实现从0到10亿元的突破,各项主要指标增速稳居佛冈县前列,以魔芋、光伏发电、康养、艾草种植、电子商务产业打造的“五谷”(魔谷、光谷、药谷、艾谷、E谷)为产业主导,满足水头和周边镇、村就业,使有意愿群众实现100%就业。

激活动能

“政府干部比我自己还着急”

黄强创业的信心并非凭空而来。重返水头的他,深刻感受到政府服务的转变和提升。

“从2022年3月决定开干,政府4月就把地征好挂牌了,6月我顺利拿到地块,10月就开始动工。2023年6月底我们通过验收,8月就开门营业。”一年半不到就将一个项目完成,这在黄强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里是没有过的。“办理各种手续和证照需要跑多个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现在政府是主动送服务上门,为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效率。”

“水头速度”源于作风的“刮骨转变”。为了提高镇村干部主动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思想觉悟,新一届水头镇党委、政府结合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群众评议等认真查摆差距,直面问题短板。同时,先后组织80多名镇村干部到北京、浙江和省内多地考察,“现在镇村干部都要考核,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政府要真正为村民、为企业服务。”水头镇党委书记吴春来说。

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2021年,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水头镇党委、政府决定引进魔芋特色产业。而在此前,许多群众根本不知道魔芋为何物。

振为公司董事长尹红元是水头镇发展魔芋产业的主力军,也是因在水头闻机遇而来的创业“新农人”。尹红元坦言,将国内基地落子水头,最重要的是看到了当地政府的诚意。从前期考察到基地落地,尹红元的团队只用了不超过4个月的时间。“水头镇党委、政府比我自己还着急。他们在我来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

近年来,水头镇对用地、审批、融资、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为像尹红元一样的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021年以来,工作队在水头镇引进魔芋特色农业产业,投入4.9亿元打造魔芋“产、学、研”全产业链,助农增收。

2021年以来,工作队在水头镇引进魔芋特色农业产业,投入4.9亿元打造魔芋“产、学、研”全产业链,助农增收。

魔芋产业的发展也让水头镇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当前,水头镇已打通了魔芋产业全产业链条,打造了全省最大的魔芋种植区,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过亿元,带动参与魔芋种植的农民增收超过560万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之于人的生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软件’‘硬件’都提升好。”水头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说,“我们要在土地流转、产业配套、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降低返乡创业门槛。此外,还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返乡创业青年发展。”

花开引凤

“我想为家乡做点贡献”

环境变好的同时,水头镇积极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创业青年、电商能手等返乡创业。

魔芋产学研中心

在佛冈县工作了20年的黄建文于2022年回到了家乡水头镇,并在魔芋产学研创新中心任项目经理。“之前回村里的时候就听说其他村种魔芋赚了不少钱。后来,我了解到魔芋产学研创新中心招人,就直接辞职回来了。”黄建文告诉记者,他毅然决然回乡就业看重的是魔芋产业的大好前景。“乡村振兴是大趋势,从国家到乡镇都很重视。这两年水头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回水头,一方面是顺应时代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想为家乡做点贡献。”

水头镇实现了光伏上发电,板下种魔芋。

水头镇实现了光伏上发电,板下种魔芋。

立足水头,放眼清远,大学生正在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自启动实施大学生“雁归计划”以来,7000名清远本地籍大学生已回到家乡就业创业,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家住佛冈县的宋梦妍便通过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回到水头镇政府党建办工作。“镇上未来还要打造商业圈,等我服务到期了想看能不能留下来,一直在镇里工作。”

为了吸引更多的返乡人才,2023年,广东发布了《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预计到2025年底,总共将近30万青年,返入乡村,实践,培训,进而带动当地就业,促进乡镇的新兴经济的发展。

25岁的郭凯选择来水头镇中心小学任教,他期满后或许会一直留在水头。

2022年,25岁的郭凯选择来水头镇中心小学任教。“2021年参加考试的时候,我大致了解了水头的情况。来报道时,镇上有些地方还比较破旧,很多项目也正在建设。结果不到一年,镇里就大变样,生活更便捷了,下班后还能去断桥公园散步。”郭凯说,他有五年服务期,“这里的学生大多听话好学,镇里还有许多项目正在落实,期满后或许我会一直留在水头。”

此外,自2006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实施以来,全省共派遣2.8万名大学生到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一线从事志愿服务。近五年来,广东“三支一扶”招募人岗匹配率达100%。在水头镇政府、镇卫生院、中心小学亦能看到不少返乡就业的年轻面孔。

1995年的刘绮雯是佛冈县城人,2021年考上公务员来到水头镇政府工作。“以前我就陪朋友来过水头,没想到我和水头的缘分还能这么深。”刘绮雯笑着说,“可以说我是亲眼见证了水头镇的所有变化。”

春分已过,进入水头镇的车辆依旧络绎不绝。

黄杰从英德市来到水头镇工作。

在药王谷生态康养度假中心,今年27岁的黄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表达了自己来到水头镇的一些想法和产业规划。当时,初来乍到的他在黄强的办公室听闻了水头近两年的飞速发展,一场谈话一坐就是一个上午。而当黄杰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自信且坚定的神情明显外露。

【策划】周晓凤 冼伟锋

【统筹】韩安东

【记者】唐瑞谦

【摄影】吴秒衡 李睦宇 谢进扬

【来源】南方农村报